在李俊才大夫从医多年的生涯里,对多系统萎缩的治疗有着不一样的见解。他始终坚守医疗的初心,致力于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病痛,而非仅仅是控制症状。
面对多系统萎缩,他从不轻易让患者陷入长期服用西药的循环,这并非毫无根据。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尚未见过仅靠吃西药就能逆转多系统萎缩进展的案例。
常有人疑惑地问:“李医生,既然西药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那中医在多系统萎缩的治疗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病例
男性患者,52 岁,自述出现步态不稳、排尿困难已有三年,未规范治疗,后逐渐出现肢体僵硬、说话含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自理能力。
曾于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多系统萎缩,服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遂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
展开剩余69%步态蹒跚如 “醉酒状”,肢体僵硬活动不利,言语迟缓含糊,伴有尿频尿急、夜尿 4-5 次,偶有尿失禁,畏寒怕冷,双下肢冰凉明显,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欲减退,大便干结,3-4 日一行。
情绪焦虑,夜间难以入睡,易醒多梦。见舌淡紫,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综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表现,中医诊断为 “痿证”“癃闭” 范畴,证属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脑髓失养,气化失司。
因脾肾阳虚,温煦无力,气血生化不足,脑髓失养则肢体僵硬、步态不稳;
肾阳亏虚,膀胱气化失司则尿频尿失禁;
痰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肢体活动不利、言语迟缓。
寒邪内生,久则易生痰湿,加重络脉瘀阻。
鉴于患者病情复杂,单纯补肾虽可温阳,但难化经络瘀痰;
单纯活血则易伤阳气,导致虚寒更甚,症状反复。
因此,治疗需温阳与通络并举,标本兼顾。一方面温补脾肾、填精益髓、化痰通络以治本,另一方面理气行滞、开窍醒神以治标,同时注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化。
于是,给患者开方:
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白术、茯苓、制附子、桂枝、淫羊藿、巴戟天、当归、川芎、地龙、僵蚕、石菖蒲、远志、肉苁蓉、炙甘草等。
并嘱咐患者要避免劳累受凉,减少独自外出以防跌倒,按时服药,规律作息,清淡饮食。
方中
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填精益髓、补肾固本;制附子、桂枝、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散寒通脉;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助气血生化;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地龙、僵蚕通络化痰;石菖蒲、远志开窍醒神,改善言语;肉苁蓉温肾润肠,缓解便秘;炙甘草调和诸药。
结果怎么样?
服药一个疗程后,患者畏寒怕冷症状明显改善,双下肢渐温,夜尿减少至 2-3 次,余症同前。考虑痰湿仍存,上方加陈皮、半夏以燥湿化痰,继服。
三诊时,患者步态较前平稳,肢体僵硬减轻,言语清晰度改善,尿频缓解,夜间可安睡 6 小时左右。
坚持服用了一段时间后,患者可独立短距离行走,肢体活动灵活度提升,言语基本清晰,二便恢复正常,畏寒消失,精神状态显著好转,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
发布于:北京市卓信宝-武汉配资网-炒股杠杆软件-股票配资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