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都曾有过这种疑惑。在大家的认知里,提到肌营养不良,往往都意味着“遗传性”、“难治愈”的标签。可真的如此吗?
不可否认,现代医学在支持性治疗和康复训练方面能帮助维持肌力、延缓挛缩,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病情会逐渐进展。虽然某些类型的药物和激素治疗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整体改善效果有限。
若长期使用激素等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这使得许多患者和家属将目光投向了综合治疗。
“那大夫有没有既安全,又能改善肌力的方法呢?”
从中医角度看,答案是肯定的。
中医认为,肌营养不良的根源多与“先天肾精亏虚”、“后天脾胃虚弱”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脾肾两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肌肉失于濡养,故而萎软无力。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运用中药培补先天、调养后天,往往能收获不错的疗效。
展开剩余61%案列介绍
一位肌营养不良患者,双下肢进行性无力、肌肉萎缩三年,尤以大腿明显。由于初期尚能缓慢行走,患者未系统治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力症状逐渐加重,上下楼梯困难,蹲起费力。患者开始担忧病情恶化会丧失行走能力,严重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于是决定寻求中医的帮助。
经过详细的问诊,了解到患者在休息后乏力感稍轻,但在活动劳累后肌无力明显加重,伴有腰膝酸软。此外,患者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睡眠尚可但白天精神疲倦。
通过中医望诊,发现患者舌质淡胖,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而水滑。
再结合脉象沉细无力,大夫综合判断,患者的病症是由脾肾阳虚、气血生化不足、肌肉失于温煦濡养所导致。
针对这种情况,认为治疗方案不仅要注重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还需着重健脾益气、濡养肌肉。
于是,大夫开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怀牛膝、炙甘草。
患者按照医嘱服用一个疗程后,便有了初步的改善。自觉疲劳感减轻,食欲增进,下肢在行走时感觉较之前略有气力,腰膝酸软也有所缓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继续调理,患者双下肢无力的情况得到一定改善,行走耐力有所增加,精神状态好转,对治疗的信心增强,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发布于:北京市卓信宝-武汉配资网-炒股杠杆软件-股票配资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