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航空兵新型轰炸机的发展历程
1939年3月,美国陆军航空兵发布了一项关于新型中型轰炸机的技术规范,旨在寻求一款性能卓越的作战飞机。最终,B-25“米切尔”轰炸机脱颖而出,成为这一计划的胜利者。这款轰炸机以其坚固的结构和出色的战场表现闻名,并在著名的“杜立特突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与此同时,陆军航空兵也意识到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能导致现有飞机迅速过时。因此,他们提出了另一项近乎平行的中型轰炸机研发计划,但设计理念截然不同——军方要求新机型具备高空高速飞行和精准轰炸能力,从而诞生了“高空中型轰炸机”的概念。
北美航空的XB-28“龙”轰炸机
展开剩余74%北美航空公司在B-25轰炸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发轰炸机的改进方案。1940年,军方批准了这一设计,并授予北美航空两架原型机的制造合同,新机型被正式命名为XB-28“龙”。有趣的是,当时B-25仍处于研发阶段,因此XB-28和B-25在技术上可谓“一母同胞”,但XB-28的尺寸和重量更大,以适应更高的性能需求。
XB-28的设计特点
XB-28采用单翼双发布局,空重达11,600千克,机身长度约17米,翼展约22米。其起落架采用可收放的前三点式设计,主起落架收入翼下发动机舱内,以提高飞行时的气动效率。与B-25的双垂尾设计不同,XB-28采用了大尺寸单垂尾结构,以增强高空飞行的稳定性。
动力方面,XB-28搭载了两台普拉特·惠特尼R-2800-27型18缸风冷涡轮增压发动机,单台输出功率高达2000马力,远超B-25的发动机性能。该机配备四叶螺旋桨,在7600米高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600公里/小时,比B-25高出约160公里/小时。此外,其巡航速度为41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约为3000公里,使其具备较强的远程作战能力。
武器配置与作战能力
XB-28的机组由5人组成,包括飞行员、副驾驶、导航员、投弹手和机枪手。为了增强自卫能力,该机在机背、机腹和机尾各安装了一座遥控炮塔,每座炮塔配备两挺12.7毫米机枪,由机枪手在飞行员后方进行操控。炸弹舱采用内置设计,标准挂载为2000磅(约900千克)炸弹,最大载弹量可达4000磅(约1800千克),使其能够执行多种轰炸任务。
项目终止与历史评价
从技术角度来看,XB-28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完全符合军方对高空中型轰炸机的要求。第一架原型机于1942年首飞,但在测试过程中暴露出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一款战术轰炸机,其高空投弹精度受到风速和云层的严重影响,导致轰炸效果难以达到实战标准。与此同时,战场经验表明,成功的战术轰炸行动大多在低空完成,而高空轰炸任务通常由大型战略轰炸机群执行,依靠密集投弹覆盖大面积目标。
第二架原型机随后被改装为高空侦察机,以验证其作为侦察平台的可行性。然而,该机在1943年8月的一次飞行中不幸坠毁,导致XB-28项目最终被终止。尽管未能投入量产,但XB-28的研发为后续轰炸机设计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现了美国航空工业在二战期间的技术探索精神。
发布于:天津市卓信宝-武汉配资网-炒股杠杆软件-股票配资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